日期:2025-04-08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正逐渐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难题,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肥胖不但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等。
膳食营养和身体活动是肥胖防治的两大重要影响因素,让我们共同探讨针对成人肥胖患者的6条食养原则和建议,助力大家健康减重。
一、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
核心要点: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消耗,但营养合理,不缺失。
建议:根据个人基础代谢和活动量设定每日热量目标,可参考能量需要量(表1),推荐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或降低500-1000kcal,或每日限能量平衡摄入男性1200-1500kcal、女性1000-1200kcal。优先选择营养密度高的食物,主食以全谷物为主,多摄入新鲜蔬果,动物性食物选择低脂肪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二、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
核心要点:减少高热量摄入,注意“减盐减油减糖”,避免脂肪囤积。高能量食物通常是指提供400kcal/100g以上能量的食物。
建议:限制吃或不吃油炸食品(如薯条、炸鸡)、甜点(如蛋糕、冰淇淋)、含糖饮料(如奶茶、碳酸饮料)等高油高盐高糖食品。做菜多选用蒸、煮、熘及水滑,少用油煎炸。严格限制饮酒。
三、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
核心要点:科学选择,进餐规律,定时定量。
建议: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少吃,按照3:4:3分配,晚餐在17:00-19:00进食,晚餐后不宜再进食任何食物。进餐宜细嚼慢咽、减缓进餐速度。
四、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
核心要点:减少静态时间,建立稳定的昼夜作息节律,保证睡眠时长与深度。
建议: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隔天1次抗阻运动,每次10-20分钟。每天静坐和被动视屏时间控制在2-4小时以内;对于长期静坐或伏案工作者,每小时要起来活动3-5分钟;夜里11点之前上床睡觉,每日7小时左右的睡眠。
五、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
遵循“药食同源”理论,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不同的肥胖人群根据体质合理选择不同的药食两用食材,如:铁皮石斛、薏苡仁、橘皮、山楂、茯苓、山药、莲子等。
六、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
减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循序渐进、科学管理,过快的减重速度易对机体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kg。孕妇、乳母、老年人及患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人群,应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科学减重,避免不合理的减重对健康造成损害。
总结:
减重不是终点,健康才是归宿!体重管理是长期的生活方式调整,而非短期速效。遵循科学食养原则,搭配适度运动和充足睡眠,才能实现健康减重不反弹。
市疾控中心:张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