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9-19
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主题为“口腔健康,全身健康”。保护牙齿,是每个人不可忽视的健康课题。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的膳食模式和护牙习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一份口腔保健指南,共同守护牙齿康。
科学护牙,方法得当
学龄期的孩子已经基本具备了独立刷牙的能力,但家长的监督仍然不可或缺。建议每天至少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且要确保刷牙方法正确。6岁以后,恒牙开始萌出,此时可以配合使用牙线或牙间隙刷 ,有效清洁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对于青少年来说,还需要警惕咬指甲、口呼吸等不良口腔习惯,及时纠正,以免导致牙列不齐。
远离“甜蜜陷阱”,限制添加糖摄入
加工零食、糖果、含糖饮料中的添加糖,是龋齿的罪魁祸首。口腔细菌会将添加糖转化为酸性物质,进而腐蚀牙釉质。因此,建议限制添加糖的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25克。在饮用含糖饮料或酸性饮料时,最好使用吸管,以减少饮料与牙齿的接触时间,防止牙酸蚀症和龋病的发生。进食后,应尽快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缓冲口腔的酸性环境。
拒绝软食依赖,适当“硬碰硬”
长期只吃软烂食物,如面条、稀粥等,会减少牙齿的咀嚼频率,不仅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还会降低牙齿的自洁能力,从而增加患龋齿的风险。因此,建议在适龄儿童的食谱中加入核桃、苹果、胡萝卜等有韧性的食物,让牙齿 通过咀嚼得到充分的锻炼。特别是换牙期的儿童,更需要硬质食物的刺激,以助力恒牙的正常萌出和排列。
定期检查,早预防少麻烦
儿童的口腔疾病进展迅速,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定期检查和预防尤为重要。建议学龄期儿童每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医生及时发现早期龋齿、牙列不齐等问题,避免小毛病发展成大隐患。例如,乳牙龋齿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恒牙的萌出,甚至导致孩子单侧咀嚼,造成面部不对称。此外,对于恒牙已经萌出的孩子,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窝沟封闭,为牙齿表面形成一层“保护盾”,有效降低龋齿的发生率。
出现这种情况,及时就医
当口腔出现以下“预警”信号时,千万不要误以为是“小问题”,而应 尽快带孩子去看牙医;
牙齿表面出现黑点、白斑,或有明显的龋洞;
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或牙龈出现红肿、疼痛;
牙齿对冷热食物敏感,咀嚼时感到不适甚至疼痛;
出现“地包天”“大龅牙”等牙列不齐的情况,或有咬唇、吮指等不良习惯。
家长做好口腔健康示范
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家长要自己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洁牙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通过亲子刷牙、一起学习口腔健康知识等方式,让护牙成为家庭日常的一部分,从而提升孩子的口腔保健意识。
温馨提示:
口腔健康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从童年开始,用科学的方法持续守护。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的牙齿,自信地绽放笑容, 让健康从“齿”开始,伴随成长每一天!
市疾控中心:雷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