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10-10
提到狂犬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被狗咬伤才会得”。但真相是:狂犬病的“危险宿主”远不止狗,且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100%。不过,不必惊慌,只要做好“及时处置+规范接种”,就能有效预防狂犬病。今天,就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狂犬病防控的关键知识,筑牢安全防线。
误区纠正:不只是狗!这些动物也能传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哺乳动物传播,除了大家熟知的狗,以下动物同样需要警惕:
猫:家养或流浪猫的抓咬、舔舐破损皮肤,是仅次于狗的常见传播途径,尤其流浪猫未接种兽用疫苗,风险更高;
蝙蝠:直接接触蝙蝠属于“重度暴露”,蝙蝠携带的狂犬病病毒可能通过微小伤口侵入,容易被忽视;
其他野生动物,如狐狸、黄鼠狼等,以及未定期打疫苗的家养宠物。如果被这些动物的咬伤、抓伤,也可能感染。
简单说:只要是不能确定健康状况的哺乳动物,其咬伤、抓伤、舔舐破损皮肤/黏膜,都可能让病毒“找上门”,千万别掉以轻心。
被抓咬后第一步:先做“伤口自救”,再赶去门诊
无论被哪种动物抓咬,伤口处置越早越好,哪怕已经过了几小时,也建议补做——这是阻断病毒侵入的“第一道防线”:
1、彻底冲洗:用肥皂水(或洗手液、弱碱性清洁剂)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比如用花洒对着伤口冲,确保每个抓伤、咬伤处都冲到;
2、做好清洁:用生理盐水洗净伤口残留的肥皂水,再用无菌棉签吸干水分;
3、消毒保护:用稀释的碘伏或医用消毒剂涂抹伤口,避免用酒精直接涂伤口(会刺激疼痛),也别随意包扎(小伤口保持透气,深伤口需医生处理)。
做完这些,立刻去“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千万别想着“伤口小不用去”“家养动物没病毒”——病毒肉眼看不见,拖延可能错过最佳防控时机。
关键防护:狂犬疫苗必须打,接种程序要记牢
狂犬疫苗是阻止病毒扩散的“核心武器”,暴露后要及时接种。目前国内常用的狂犬疫苗接种程序有以下2种,关键是按时间全程接种,不能漏针或延迟:
5针免疫程序:0(当天)、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剂次,共注射5剂次。
“2—1—1”免疫程序:0天(当天)注射狂犬病疫苗2剂次(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1剂次),第7、21天各注射1剂次,共注射4剂次。
划重点:如果某一剂次延迟接种,不用从头重打,只需将后续剂次按原程序顺延即可(比如第3天的针延迟到第5 天打,后续第7天、14天的针也相应顺延2天)。
狂犬病虽“致命”,但只要做好“早处置、全程接种”,就能轻松抵御,别让“侥幸心理”酿成悲剧!
市疾控中心:付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