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科普 >
7月份疾病预报

日期:2019-07-01 

七月进入夏季,天气炎热,气温明显升高的同时还将伴有强降雨天气,环境容易孳生细菌霉菌,蚊子密度也开始增加,极易引发各种疾病。在这炎热的夏季,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注意预防高温中暑、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和登革热等疾病。

一、高温中暑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肌肉疼痛,有的病人可出现高热等症状,严重者如患热射病可发生死亡。

建议:一定要重视防暑降温,尤其高温下作业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补充含盐的水分,工作场所要加强通风降温,调整作息时间等。保持凉爽通风是防止高温引发疾病的最好保护措施。市民应避免正午出行、或长时间在户外停留。注意千万不要把婴幼儿和儿童单独留在车里。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每年自3月起,手足口病疫情逐步上升,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重症死亡主要集中在3岁及以下儿童。手足口病起病急,主要症状表现为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斑丘疹、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合并症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日自愈。

我国自主研发上市的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发病、重症和死亡,对CV-A16等其他肠道病毒无交叉保护。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目前肠道病毒无特异抗病毒药,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早期识别重症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预防控制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6)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三、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其病原体大多随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排出,如果不经处理,可以污染周围环境,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感染。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发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建议:市民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至关重要。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不吃腐烂变质的蔬菜,对吃剩的饭菜宜及时煮沸,等杀灭细菌后再低温保存(如放入冰箱,时间不可过长),消灭苍蝇。食具要彻底消毒,炊事用具容器必须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常剪指甲,勤换衣服。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四、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潜伏期3至15天,多数为5至8天,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程度可从轻度发热到高热不等,同时伴有严重头痛、肌肉和关节痛及皮疹,面、颈、胸部潮红,严重者可因休克或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导致死亡。本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故市民赴东南亚等地旅游、劳务归国后应注意身体状况。

特别提醒:前往登革热高发国家地区,出境前可向海关及其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或登录海关总署网站,查询相关疫情信息。回国后15天内如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不适,应尽早到医院治疗,并主动告知近期旅行情况。

(济宁市疾控中心  鲁希茜)


版权所有: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址:济宁高新区英萃路26号 鲁ICP备17053123号 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2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