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8-21
9月份,夏秋之交,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较大,各学校陆续开学,学生集中返校人群流动性强,在一定程度上给传染病的流行造成有利条件,容易造成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等传染病在校内暴发流行,同时,秋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市民应小心病从口入,注意饮食卫生。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经飞沫传播,临床典型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本病常呈自限性,病程一般为3~4天。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受种者罹患流感及流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减少患流感后传染给他人的风险。注意个人卫生,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状或在流感高发季节时,应主动戴上口罩,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状,应主动戴上口罩到就近的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肠道病毒70型所引起,是人类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浮肿。
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主要方法是搞好个人卫生,保护眼睛,免受感染。病人用过的手帕、毛巾、洗脸的盆应该分开。人口密集的单位发现病人,应该及时的隔离,并且快速进行治疗。
食源性疾病及其它感染性腹泻
秋季是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都是常见的病原菌。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往往在学校、幼托等集体单位发生。
其它感染性腹泻临床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幼儿及青壮年发病较多。市民应重视食品卫生,防止采购腐败变质食品,果蔬彻底清洗,食物煮熟煮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不吃生或半生食品以及腐败变质食品,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一旦出现类似食源性疾病症状者要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如出现腹泻等症状,且不能确认为一般的肠胃炎时,宜暂停上班,在家休息,直到症状消失3天后恢复上班。一般腹泻症状可逐步自行缓解,不要在无医生指导下自行服用抗生素。如果腹泻症状持续,并还有便血、发热、脱水等症状,须尽快就医治疗。丢弃所有可能被污染的食物(丢弃时需密封包裹)。患者使用过的便具、尿布以及被污染过的衣物、床单等,都要及时清洗并消毒;患者的餐饮具要和家人分开使用,并在用后清洗煮沸消毒10-15分钟。
(济宁市疾控中心 鲁希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