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科普 >
【子曰健康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一个“癌”字三个口,这些饮食“雷区”,你还在天天踩?

日期:2025-04-21 

“一个癌字三个口”,病从口入不得不防。在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我们来盘点下饮食中的致癌“红灯区”,看看你是否中招。

 

1.槟榔:口腔里的“甜蜜陷阱”

不少人钟情嚼槟榔,却不知它堪称口腔健康“头号杀手”。槟榔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物,槟榔碱会损伤口腔黏膜,引发纤维化,最终可能恶变成癌。长期食用,口腔癌、舌癌风险显著增加,“槟榔加烟”的组合更会让致癌风险翻倍。为了口腔健康,再“提神”也别碰。

 

2.黄曲霉素:发霉食物里的“毒王”

黄曲霉素是最强致癌物之一,毒性远超砒霜。花生、玉米、大米、坚果、食用油等食物储存不当,极易滋生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且其耐高温,普通烹饪无法消灭。长期摄入,肝癌风险大增。记住:“霉一点,全扔掉”,别给“毒王”可乘之机。

 

3.苯并芘:烧烤、油烟里的“隐形炸弹”

烧烤味美、油炸食品酥脆,可背后藏着致癌物苯并芘。烤焦的肉、反复使用的食用油以及厨房油烟,都是苯并芘 “重灾区”。常吃这类食物,胃癌、肠癌等消化系统癌症可能悄然降临。少吃炭烤焦糊食物,多用蒸煮炖烹饪,炒菜时开油烟机,减少吸入有害物质。

 

4.过热食物:烫出来的食道癌

"趁热吃"是我们常听到的饮食建议,但65℃以上饮食会损伤食道黏膜,长期受刺激易发生癌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 65℃以上热饮列为2A类致癌物。所以,心急别吃“热豆腐”,滚烫的火锅、刚出锅的热粥稍等片刻再享用。

 

5.腌制食品:传统美食的“健康代价”

腊肉、咸菜、咸鱼、泡菜等腌制食品风味独特,却含有较多亚硝酸盐,在胃里会转化成强致癌物亚硝胺。长期食用,胃癌、食管癌风险明显上升。腌制食品要少吃,搭配新鲜蔬果更健康。

 

6.吸烟与饮酒:身边的致癌“常客”

吸烟时,烟雾中的尼古丁、苯并芘等致癌物持续刺激口腔、呼吸道黏膜,细胞易恶变,肺癌、口腔癌等发病风险大增,二手烟还危害他人。饮酒后,酒精转化为乙醛破坏细胞DNA,长期大量饮酒,多种癌症“伺机而动”。烟酒齐下,患癌风险呈倍数增长。记住:戒烟限酒一小步,远离癌症一大步!

 

科学防癌,从“口”做起。癌症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饮食安全,远离致癌风险,用科学的生活方式筑起防癌的坚固防线。记住: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抗癌药"!

                                              

供稿:李   瑞

版权所有: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址:济宁高新区英萃路26号 鲁ICP备17053123号 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2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