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科普 >
【子曰健康说】2025年“五一”假期健康提示

日期:2025-04-30 


逛名山大川,览古迹新景,五一出游正当时~

防疾病隐患,守饮食安全,健康护航不可缺!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份精心准备的健康提示,

让快乐与健康在五一假期完美交融吧!

 

一、安全出行,平安相伴

1.交通安全

出行前密切关注天气、路况、景区客流量等信息,合理规划行程。自驾出行务必提前检查车辆状况,系好安全带,杜绝疲劳驾驶、酒后驾车等危险行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后,注意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管好个人财物,遵守乘车秩序。

2.户外安全 

选择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量力而行,穿戴合适的装备。遵循景区规定和引导,看到“禁止游玩”、“禁止游泳”等有危险提示的警示标牌尽快远离,切勿擅自进入未开发区域,防止迷路、摔伤或遭遇野生动物袭击。在山区、河谷等区域要防范山体滑坡、落石、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安全风险,关注自然灾害信息,特别是当地有关的安全提示,及时应急避险。

3.境外出行

外出旅行,尤其是到境外旅行,应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流行和公共卫生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准备好预防感冒、蚊虫叮咬等药物和个人防护用品。旅行归来,应继续做好个人健康监测,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

 

二、健康饮食,拒绝隐患

1.均衡膳食

规律用餐,每日尽量保持固定的三餐时间,避免饥一顿饱一顿。多补充优质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注意荤素杂粮等搭配起来,保证营养均衡,提升免疫力,为健康加码。

2.卫生饮食

外出就餐时,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的餐厅,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变质食品和来源不明的野生菌类、野菜等。 文明就餐,倡导使用公筷公勺。不喝生水。如果自带食物,要注意保存条件,避免食物变质。网络订餐注意筛选品牌商家。

3.适量饮食

面对琳琅满目的美食,要注意控制食量,暴饮暴食会使肠胃在短时间内承受巨大消化压力,易引发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饮料、零食、水果、坚果、酒精的摄入均应适量而不过量。提倡细嚼慢咽,不仅有助于食物消化,还能让大脑及时接收到饱腹感信号,避免过量进食。

 

三、预防疾病,守护健康

1.传染病防控

五一期间人员流动性增加,极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和感染性腹泻病的传播。出行时,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建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2.虫媒疾病预防

春夏之交蚊虫逐渐增多,前往山区、森林等地区要小心昆虫叮咬,可以选择穿高帮鞋袜以及收口的衣裤,减少裸露皮肤。野外出行可携带驱避剂类防护用品,同时避免到昆虫较多的花草树林中长时间坐卧、玩耍和休息。如果不慎被昆虫叮咬,切莫随意抓挠,以免引起皮肤破损。被松毛虫、蜘蛛、蜜蜂、蝎子等叮伤后应冷敷处理。若遇蜱虫叮咬,不可强行拔出,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不能使用蛮力,必要时可就医寻求帮助。增强防病意识,避免与野生动物的亲密接触。不要招惹来历不明的猫狗,一旦被咬伤抓伤,应尽快清洗并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3.慢性病管理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出行时要随身携带药物,按时服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注意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如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4.防范过敏

有过敏史的居民出行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特别是在有风的天气,不宜长时间在户外停留,尽量少去花草茂盛的地方,可采取佩戴口罩、穿长袖衣服、涂抹防晒、佩戴眼镜等防护措施,尽量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回家后要及时洗脸、冲洗鼻腔、洗澡等减少身上可能携带的过敏原。如果过敏症状比较明显和严重,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四、合理作息,调整状态

1. 适量运动

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增强体质,缓解疲劳。外出游玩期间,应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安排行程规划,适度适量,量力而行。每进行一段时间的活动后,可以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劳逸结合,保持身体活力。

2. 调节情绪

假期是生活的调味剂,而非必须完美的生活任务。我们要学会放下工作中的压力和烦恼,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迎接假期。保持良好心态,无论是拥挤的人潮、未完成的计划,还是偶尔的烦躁低落,都是假期体验的一部分,不必强求 “全程开心”,允许自己 “有情绪波动但能慢慢平复”,让假期更加从容自在、得心应手。

3.充足睡眠

睡眠是维护人体健康、保障机体各项功能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石,与生理、心理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假期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在放松中积蓄能量,避免因作息混乱引发节后疲劳综合征。

                      

市疾控中心:杨   楠

版权所有: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址:济宁高新区英萃路26号 鲁ICP备17053123号 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2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