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10-28
近日,《China CDC Weekly》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分析了2013年至2023年我国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寿命变化。结果显示,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显著提升,与普通人群的差距正在逐年缩小。
一、寿命如何在十年间被延长?
2013年,一名20岁开始治疗的感染者预期还能活30.2年;
2023年,这个数字变成了45.7年;十年间增加了15.5年,涨幅超过50%!
2013年,HIV感染者与普通人群在20岁时的预期寿命差距为26.9年,到2021年已缩小至14.6年。这意味着,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预期寿命正在快速接近我国普通人群寿命。
二、为什么抗病毒治疗如此重要?
1. 抑制病毒复制,保护免疫系统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CD4免疫细胞。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让免疫系统得以恢复和保持功能。
2. 减少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有效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风险,这是延长寿命的关键。
3. 提高生活质量,恢复正常生活
规范治疗后,病毒载量可降至检测不到水平,感染者可以正常工作、学习、生活。
4. 预防传播,保护他人
当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检测不到时,通过性行为传播HIV的风险几乎为零(“U=U”理念:检测不到=不传染)。
三、治疗的关键:早发现、早治疗
研究发现,治疗时机的选择对寿命影响巨大:
CD4计数≥200时开始治疗:预期寿命明显更长
CD4计数<200时开始治疗:免疫系统已受损,治疗效果打折扣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强调“早检测、早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四、国家支持:免费治疗,人人可及
我国自2003年起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
1.向农村艾滋病病人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HIV治疗药品;
2.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适当减免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费用;
3.向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4.向感染HIV的孕产妇免费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治疗和咨询。
“一关怀” 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遗留的孤儿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免收杂费、书本费;接受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应当减免学费等相关费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生活困难并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给予生活救助,扶持有劳动能力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和工作。
截至2022年,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已高达92.8%,死亡率降至2.7%,处于世界较低水平。
五、给感染者的建议:规范治疗,未来可期
立即治疗:一旦确诊,应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
规范服药:每日按时服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定期检测: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
保持信心:科学治疗,完全可以实现长期生存
六、给公众的建议:消除歧视,科学认知
艾滋病感染者规范治疗后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日常接触、共餐、握手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给予感染者平等的尊重和关爱,帮助他们坚持治疗。
从“绝症”到可管理的慢性病,艾滋病治疗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努力,是国家的大力投入,也是每位感染者坚持治疗的成果。生命不应因“艾”止步。通过科学防治,每一位感染者都能拥有健康、长寿、有质量的人生!
参考文献:
Wei L, Jia H, Geng Y, et al. Trends in Life Expectancy of HIV-Infected Patients Receiv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 China, 2013–2023. China CDC Weekly. 2025;7(24):838-842.
市疾控中心:刘梦晨